昔日“红房子”再现南滨路。通讯员 郭旭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周盈 通讯员 李诗韵)重庆开埠后,英商立德乐在南岸龙门浩陆续修建了货栈、码头、办公用房等建筑及设施。其中,一栋赭红色的三层楼西式别墅,即立德乐洋行主楼,颇为知名,有“红房子”之称。
历经一年多的保护性修缮,如今,昔日的“红房子”已“复原新生”,再现山城,成为南滨路上又一打卡地。
老房子更有艺术范。通讯员 郭旭 摄
古稀老人匠心加持
“红房子”展示屋檐上的艺术
承担“红房子”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是重庆市地产集团所属重庆渝地远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地远见公司)。夏奇铄就是该公司文物建筑修复的一名参与者。
“混搭的建筑设计极具特色,让我们煞费苦心。”夏奇铄说,以灰塑白菜为例,“红房子”一楼入口处的顶上,有一个酷似白菜的装饰。“初见时,它除了主体有损坏,色彩也早已脱落得不成样。”夏奇铄和他的同事,翻阅历史资料,询问文物建筑修复“圈”中大咖了解到,修复该装饰,一定要用“灰塑”这门技艺。
2008年,灰塑便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岭南地区汉族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材料以石灰为主,作品依附于建筑墙壁上沿和屋脊,或其他建筑工艺上。
“如今,会这门工艺的人极少。”夏奇铄说,为还原中西合璧的细节,他们找到80岁的老匠人潘有余用“灰塑”工艺重现“白菜灰塑”。灰塑的制作更为复杂和精细。
去年夏天,潘有余在“红房子”里整整待了45天左右。耐着酷暑,他按照传统技艺修复,从酷似白菜到突出白菜的通体叶脉,以一人之力复原了“红房子”最初的细节。
最大程度还原文物的历史风貌。通讯员 郭旭 摄
遍访窑场实验
复原“龙纹卷草绿釉砖雕”
根据资料记载,“红房子”临江面二楼的挑廊栏杆上镶嵌有龙纹卷草绿釉砖雕,木质雕花撑弓和建筑部件。
“为了更好地修复文物,我们遍访了多个手工烧制窑场,做了无数次实验。”夏奇铄说,龙纹卷草绿釉砖雕要由纯手工制作,是当时重庆地区的最高烧制工艺。在复原过程中,文物修复团队对龙纹卷草绿釉砖雕的表面材质及图案进行深入分析,并寻访老窑厂,沿用古法工艺还原。
夏奇铄表示,每个环节都是纯手工匠造。在安装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得出现损坏,保证牢固安全。“为此,我们只能在仅有的活动空间下进行安装。”几十块龙纹卷草绿釉砖雕的制作、安装工期就长达3个月之久。
“红房子”内部一隅。通讯员 郭旭 摄
物质颜料试色
寻“红房子”本色
虽然大家都知道长江边的立德乐是一栋“红房子”。但是,房子的底色到底是什么红,一时半会无法得知。
历经一年多的保护性修缮,如今,昔日的“红房子”已“复原新生”。通讯员 郭旭 摄
于是,渝地远见公司拜访市文旅委文物专家、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听取他们的专业意见。“在专家团队走访中,我们有幸遇到了龙门浩‘土著’杨圣希老师。”夏奇铄说,最终,我们成立色彩研究小组,通过现场墙面分析、绘制手绘图、做色彩分析以及召开专家交流会等,寻到了修复的办法。
初看外墙颜色,是洋红色、黄色和灰色。杨圣希循着记忆手绘出色彩,再反复修改、微调,力求最大程度还原文物的历史风貌。
立德乐洋行旧址的修缮和活化利用只是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重庆市南岸区近年来对辖内30余处文保单位进行了保护和修缮——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龙门浩老街、慈云寺老街、弹子石老街……一个个文物修复者相聚南岸献技,使一处处历史文脉通过活化利用渗透到了城市肌理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