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鹏(图中穿白衣者)与同事进行智能车载系统测试。企业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实习生 戴子妍)随着科技和产业变革,智能汽车已成为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今年一季度,重庆汽车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突出,增幅达16.8%。这背后,是一批批汽车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记者对话科大讯飞智能汽车重庆分中心总经理马鸿鹏,看“80后”青年科技专家如何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用人工智能赋能智能汽车发展,助力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
马鸿鹏与重庆的结缘,从2018开始。
2018年智博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宣布将西南总部落地重庆,同时落地的还有科大讯飞智能汽车的重庆分中心,马鸿鹏也成为该中心的总经理。与此同时,科大讯飞还与长安汽车等重庆车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在汽车电子智能化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以及整车应用领域展开合作。
“小安你好,帮我查一下北京的天气。”
“好的,北京天气晴,白天气温20度。”
“再帮我订一张去那儿的机票。”
……
这样的对话,在人与人交流中再平常不过,但对于人机互动而言,想要和机器持续对话,并让机器理解“那儿”就是上文所指的北京,技术难度不言而喻。
“在车内一次唤醒实现多个指令,还要实现上下文理解,这种交互方式是之前没有的,但却是用户的痛点。”
为实现这一智能操作,马鸿鹏带领着20多人组成的团队入驻长安汽车,反复测试形成庞大的场景知识库,“通常车内常用指令不超过2000种,但我们在车机上内置了常用指令近6000条,不常用指令近2万条,才精准实现了用户指令。”马鸿鹏说。
如今,搭载了这些技术的飞鱼OS已经在长安CS95、CS75等车型上使用,也加速了重庆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进程。
随着智能汽车产业发展,不少重庆汽车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比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长安汽车在面向中东、南美等海外发行的车型中,语音识别系统一直是采用的国外技术,安全问题是最大的考量。”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马鸿鹏团队联合科大讯飞研究院展开长安汽车车载外语语音识别及合成系统研发。
“做车载外语识别,不仅需要听懂,还要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习惯,甚至同一语种不同地区的口音,这就需要有强大的识别模型和机器学习做支撑。”马鸿鹏说,团队开创性地采用实体抽取+动态模板、融合深度学习的框架,将语言和语义技术剥离,构建出“云+端”多语种语义平台,基于该平台可快速实现多语种的语义理解。
2021年,这套车载外语语音识别系统已成功实现国产化,长安汽车海外发行的车型均采用了这一国产系统。
未来,汽车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怎么走?
“汽车革命的下半场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马鸿鹏说,他正在和团队开发多模态交互的新技术,未来的智能汽车除了语音交互外,还将增加视觉感应交互。比如,当你看向左边车窗,发出“打开车窗”指令,那么车机将只打开左侧车窗;如果你通过中控看地图,说“放大一点”,车机将为用户放大地图。
车端、零部件、电池、软件的全产业链聚集,为重庆在智能汽车领域弯道超车奠定基础。马鸿鹏表示,科大讯飞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进一步从技术提供商,向信息娱乐系统、音响系统等迈进,走向软硬一体化发展,助力重庆汽车产业智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