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有温度有力度 企业增信心添活力(法治头条·以高质量法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①)
本报记者 金 歆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1日 第 19 版)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从助力构建诚信市场环境稳定发展预期,到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以激励和保护创新,再到构筑企业发展法治保护屏障以防范化解风险……一系列更加科学精准有效的执法司法政策措施,为维护平稳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
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以高质量法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展现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编 者
受疫情影响,一向繁忙的大连港出现这样一幕:数千进口冷链集装箱货物滞留,航运公司与收货人均认为对方应承担集装箱超期使用费。一时间,大连海事法院收到多份海事强制令申请,请求强制航运公司立即交货。
在公正司法的前提下,如何从最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寻求最优解决方案?法院最终决定创新采用“诉前调解+海事强制令+司法建议”方式,很快妥善解了多家冷链企业的燃眉之急。
市场主体是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一段时间以来,诚信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全面铺开……各地各部门综合运用法治手段,力求让企业感受法治温度、增强发展信心。
法治引领——
构建诚信市场,优化营商环境
“当前,企业发展面临压力,如果市场环境中信用不能维持,经营不能及时回款,企业发展将会受到极大打击。”河北省某公司董事长庞永辉说,“及时制止失信行为,维护市场信用,十分重要。”
这样的期待在现实中正一步步实现。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规范完善各领域各环节信用措施,切实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
“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商引资等活动中依法诚信履约,增强投资者信心。”
…………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以法治手段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信市场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意见》的发布从宏观上擘画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蓝图,让企业对市场中的诚信建设更有信心。”北京某贸易公司负责人杨树豫说。
一纲举而万目张。
过去一段时间,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相应规范性文件,强调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真正优化营商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印发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表率示范作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出台多部规范性文件,提出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并开展失信市场主体信用修复行动,率先开展“承诺即修复”,实现信用修复“零跑腿”等;江西省政府发布关于征集“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线索的公告……
让法律规范真正落到实处,司法之力不可或缺。过去一段时间,全国法院加大对规避和抗拒执行行为的惩戒力度,推动高效为民专项执行行动取得更大成效。
“公司确实没钱,没法支付工程款,要不你再等等?”王某在履行完与江苏省某实业公司的建筑施工合同后,却收到了这样的回复。王某向江苏省睢宁县人民法院起诉。胜诉后,该公司还是不履行生效判决。王某遂申请强制执行。
睢宁法院随即向该实业公司发出执行通知书和信用告知书,并依照睢宁县出台的相关文件,将该公司纳入“失信黄名单”。被纳入“失信黄名单”的公司在融资、招投标等方面将受到多种限制。
接到执行通知书和信用告知书后,该公司马上到法院说明情况,称受疫情影响,企业回款困难,并签署信用承诺书。睢宁法院经审查,确认其所说为实情,于是同意暂缓执行一个月。很快,该公司如约将款项打入执行款专用账户。
“近年来,失信惩戒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起到了督促守信的良好效果,有效维护了诚信的市场环境。”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司法创新——
避免办一个案子、垮一个企业
“司法实践中,有的企业如果负责人被采取刑事措施,就无法正常生产经营。”湖北省某科技公司董事长章锋说,“如果能帮助‘犯小错’的企业继续正常经营,避免企业破产、工人下岗,将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对于这样的反映,全国检察机关及时给予回应: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
广东省深圳市某公司是国内水果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进口水果报关过程中,该公司根据报关代理公司发布的虚假“指导价”,制作虚假采购合同用于报关,报关价格低于实际成本价格。
不久,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某某、曲某某等被抓获归案。其后,深圳海关缉私局将该公司、张某某等以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移送深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依法处理犯罪容易,可这么一个行业龙头企业,如果因为公司和其主要负责人被处以刑罚而陷入经营困难甚至破产,那对于行业发展都会造成重大影响。”深圳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3月,在深圳市检察院的建议下,该公司启动为期一年的进口业务合规整改工作。
“经过前期合规整改,我们公司在集团层面设立了合规管理委员会,合规部、内控部与审计部形成合规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还聘请了进口合规领域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士对重点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提供专业意见。
最终,该公司获得重生,2021年被评为深圳市宝安区“3A”信用企业、诚信合规示范企业。
为避免办一个案子、垮一个企业、下岗一批职工,最高人民检察院自2020年起陆续在10个省份442个检察院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在依法对涉案企业及负责人拟依法不捕、不诉或者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同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落实合规整改,做到既“厚爱”又“严管”。
四川省一家银行请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并查封了一家房地产企业的两处房地产项目,项目总价值高达1.8亿元。
但是,被执行企业一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还款。如果按正常程序执行,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而被执行企业一旦破产,剩余债务将彻底无法偿还,还可能会出现购房者无法拿到房子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为了避免原被告两败俱伤,合议庭多次主持双方调解,最后决定采取滚动解封:首次解封房地产项目的50套房屋,解押的融资一部分用于偿还债务,另一部分用于被执行人公司项目后续建设。后续项目建设完成收益再继续用于偿还债务。
“感谢法院给我们再生的机会,我们一定会尽快偿还债务。”涉案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2021年,全国法院系统持续服务“六稳”“六保”,妥善处理因疫情引发的劳资用工、购销合同、商铺租赁等纠纷,审结涉疫民商事案件14.2万件。
提升服务——
有事随叫随到,无事绝不打扰
“太感谢你们了!居然主动上门为我们办手续!”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某企业工作人员接过办理好的备案材料,连声道谢。前不久,该企业技术人员信息变动,民警要求负责人重新到公安机关对人员信息进行备案。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相关人员一直未能到公安局办理备案。
为了使企业能够尽快合法合规经营,民警主动把服务“送”上门,让企业少跑腿。
过去一段时间,公安机关为了给市场主体做好服务,纷纷主动作为,深入企业经营一线,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
“有事随叫随到,无事绝不打扰。”政法机关尤其是执法机关,在服务市场主体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合理、不必要的执法行为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2022年3月,云南省公安机关制定优化营商环境20条举措。其中就明确提出建立对企业“无事不扰”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处罚等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预。
在天津市,公安机关制定公安执法检查“无事不扰”工作机制,科学安排检查频率,着力解决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问题。同时,天津市公安局还制定出台《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行政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把握宽严相济原则,尽可能减少执法活动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在北京市,“6+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试点开展,在医疗、养老、餐饮等9个行业领域试点推行“一业一评”等创新监管模式,将企业信用评级与执法抽查的频次和比例等内容挂钩。
“合理的制度设计,科学的创新举措,让政府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促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北京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