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夏粮分布情况
   
编辑:admin分类:华语音乐时间:2022年4月19日

  作者:本报记者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卢 健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9日 08版)

  日前,在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里,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气象技术人员忙着测量小麦种植面积,为冬小麦分布卫星遥感监测评估业务收集检验样本。记者了解到,今年,国、省、市、县气象部门四级联动,首次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冬小麦分布情况开展监测评估业务,其监测产品的空间分辨率可达30米。

  “这很好地解决了此前粮食产量气象预报面临的‘作物分布数据不精细’问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研究员张明伟介绍,该项业务产品既包含区域内冬小麦分布监测图、各行政区划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统计,同时也有两年以上年际冬小麦分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等“动态产品”。该产品将为今年年中夏粮产量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业务和粮食产量气象预报的核心,是评估气象条件是否适宜作物生长,因此需要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作物种植区分布两方面信息。”张明伟介绍,此前,一方面是气象部门已发展了各类格点化气象要素数据产品,另一方面作物分布数据还是依靠基于行政单元(通常最小“图斑”为县级)的统计数据,后者空间分辨率远低于前者,影响了预报的准确性和灾害评估的精细化程度。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一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以“高分六号”卫星为例,作为中国首颗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不仅分辨率高(对地观测能力最高可达2米),且可有效反映作物种类等特有光谱特性,比如小麦套种大豆就能清楚区分。

  气象部门已在多源卫星数据综合应用、农作物生长关键参数反演等方面有一定技术积累。在此基础上,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了冬小麦分布卫星遥感监测评估业务管理办法。在其组织下,国、省、市、县四级业务单位共同参与和协作,完成样本采集、遥感判识与监测分析,形成遥感监测业务产品和分析报告,最终为气象部门大宗粮食产量气象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作为一项新业务,仍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张明伟介绍,比如部分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易受云雨天气影响,光学遥感资料应用受限。下一步,气象部门将继续发力多元卫星资料融合,逐步提高雷达卫星资料的处理和应用能力。

  未来,气象部门将逐步建立主产区玉米、水稻、大豆、特色农业作物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业务,推动建立国外主要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业务,为构建“三个全球”气象业务新格局提供支撑。

  (本报记者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卢 健)

【编辑:陈文韬】

     
     
  • 第六届敦煌新年音乐会:文化瑰宝在新年钟声中绽放
  •  第六届敦煌新年音乐会:文化瑰
     
  • 以福“音”迎新年:QQ音乐携手灵隐文创馆打造灵隐祈福音乐快闪
  •  以福“音”迎新年:QQ音乐携手灵
     
  • 谢少携《Crucifixus》新歌震撼来袭 千字说唱开启新篇章
  •  谢少携《Crucifixus》新歌震撼
     
  • 2024年度电视剧精品创作编剧高级研修班结业仪式在湖州德清举办
  •  2024年度电视剧精品创作编剧高
     
  • 青春旋律激荡未来梦想 2024年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圆满落幕
  •  青春旋律激荡未来梦想 2024年北
     
  • 廖昌永⼤洋洲巡演收官!中国艺术歌曲海外传播版图扩容
  •  廖昌永⼤洋洲巡演收官!中国艺
Copyright © 中华音乐网 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zhyyw@zhyyw.net.cn 投稿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