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世瞩目。滑雪场上,运动员动感的身姿与蔚蓝澄碧的天空,定格出一张张美丽照片,成了冬奥会一道靓丽风景。“APEC蓝”“冬奥蓝”……中国大气治理的环境效益一次次释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防治大气污染、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新空气的决心坚定不移,举措扎实有效,我国空气质量取得显著改善,也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贡献着中国智慧。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即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大气污染治理步伐不断提速,党的十八大以来,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的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为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空气保驾护航。如今,山川一新,蓝天常在。放眼全国,好“气质”已不是稀有品,公众的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事实就是最有力的说明,数据就是最客观的印证。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PM2.5自2015年开始显著下降,全国36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由2015年的五分之一增加到2021年的三分之二,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十年间,我国的天更蓝了,2021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与2015年相比提高6.3个百分点,意味着每个城市平均增加了23个蓝天。如今,全国大气的变化中最亮眼的就是京津冀区域,卫星图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浓度由最高的59.3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33.21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的变化是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缩影。从聚焦燃煤污染、工业污染到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从最初的工程减排,到细致的管理减排,北京市已累计完成了300多项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2021年,北京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8天,占比八成,相比2013年多了将近四个月蓝天,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面达标。
同呼吸、共命运,蓝天白云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尽管如此,中国迎难而上,积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推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践不断取得新进步。煤改电、煤改气、清煤降氮,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向世界展示出担当。中国生态环境部的报告显示,全国平均PM2.5水平从2013年的72μg/m3降至2021年的30μg/m3,下降了58%,空气质量得到了大幅改善。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所长迈克尔·格林斯通教授说:“中国削减空气污染物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是史无前例的。”该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中国的反污染之战》报告称,中国空气治理努力为全球贡献了3/4大气污染物的减少。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必将为全球大气改善作出更大贡献。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群众所盼、民生所系。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关系14亿多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要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打赢蓝天保卫战。目前大气污染治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人更长的路,只要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精准治污、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蓝天保卫战,唤回蓝天白云常驻。
作者:纵横四海(渝北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